一、疫情速递:警惕 "弯曲热" 的潜在威胁
近期,基孔肯雅热(Chikungunya Fever)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。据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5 年 8 月发布的《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(2025 年版)》显示,截至 2025 年 6 月,全球已有119 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基孔肯雅热本地传播,我国广东佛山于 2025 年 7 月发生境外输入继发聚集性疫情,累计报告病例超 6000 例。重庆作为Ⅱ 类风险地区(媒介伊蚊分布广泛、存在本地传播风险),随着暑期蚊媒活跃期到来,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持续升高。
基孔肯雅热因患者常因剧烈关节痛呈弯曲体态而得名(斯瓦希里语意为 "弯曲"),其病毒通过白纹伊蚊(俗称 "花斑蚊")叮咬传播,30%~40% 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重庆科力环保作为专业病媒生物防制企业,结合 20 余年行业经验,为您详解疾病防控要点及科学防蚊方案。
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,对热敏感(56℃ 30 分钟可灭活),主要通过白纹伊蚊(我国主要传播媒介)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。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 2~3 天后具有传染性,感染者发病后 1~7 天为病毒血症期,此时被蚊虫叮咬可引发二次传播。罕见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(分娩时)、输血或接触患者血液,日常接触、咳嗽打喷嚏不会传播。
潜伏期为 1~12 天(多为 3~7 天),典型症状表现为 "三联征":
高危人群包括 65 岁以上老人、高血压 / 糖尿病患者及新生儿,可能出现心肌炎、脑膜脑炎等重症。目前无特效疫苗和抗病毒药物,治疗以退热(对乙酰氨基酚)、止痛、补液等对症支持为主,禁用阿司匹林(可能增加出血风险)。